气体分析仪校准方法及周期
以下是氧含量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及周期要求的详细说明,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:
一、校准方法
根据不同传感器类型和测量原理,校准方法存在差异:
1. 通用校准流程
零点校准
标准气体:使用高纯氮气(纯度≥99.999%)或接近0%氧含量的氮气。
操作步骤:
仪器预热30分钟,通入零点标准气体(流量400~600 mL/min)。
待读数稳定(约10分钟),通过校准电位器或操作面板将显示值调整至零点(0%)。
注意事项:微量氧分析仪通常采用软件自动零点校准,非专业人员勿手动操作。
量程校准
标准气体:使用含氧量约20.0%的氮中氧标准气(量程点可选)。
操作步骤:
更换量程标准气,稳定10分钟后,调整显示值至标准气标称值。
部分仪器需进入校准菜单手动输入标准值。
2. 特殊传感器校准
氧化锆传感器:
无需零点标准气,通过参比空气(20.9% O₂)自动校准;量程校准时需高温(700℃以上)通入标准气。
溶解氧传感器(荧光法/电化学):
空气校准法:传感器暴露空气中,调整读数至饱和溶解氧值。
溶液校准法:浸入5%亚硫酸钠溶液(零点)或标准溶氧液(量程),调整参数。
3. 校准后验证
交替通入零点和量程标准气,重复验证2~3次直至误差≤±1%满量程。
记录校准数据及日期备查。
二、校准周期要求
应用场景 校准周期 依据
工业在线监测 1~3个月 化工流程需防漂移
医疗/安全设备 3~6个月 生命支持系统需高可靠性
便携式检测仪 每次使用前或半年 频繁移动易受环境影响
关键工艺控制点 按生产批次或1个月 如高纯气体生产
特殊工况调整:
高温、高湿、腐蚀性环境中,周期缩短至1个月。
新出厂仪器首次校准周期为6个月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:
校准温度需稳定(±2℃),避免气压波动干扰。
标准气体要求:
纯度≥99.99%,有效期内的认证气源。
操作规范:
严禁带电插拔传感器;电化学传感器校准后需静置24小时再使用。
氧化锆探头校准时需恒温,避免冷端温度影响。
四、校准失败处理
读数不稳:检查气路泄漏、过滤器堵塞或传感器老化。
偏差过大:验证标准气有效性,或送专业机构检定。
提示:校准是保证数据准确的核心环节,需严格按规程操作并保留记录。
(声明:文章来自百度AI,上述文章仅供参考)